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

脫節

自從開始了月供股票之後,已好耐無留意個市,比以前日日看住個市,真是天淵之別~
而且今年初,蝕了不少,更加無動力看股市,只是維持原有計劃,持之而恆.

時間雖然是生命的小偷,

但也是複利的好朋友!

我仍然心信投資還是早點進行吧~~

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

為何...遲到?


* 網上遊走時,看到一句令我身同感受的話:“早上起不了床,晚上下不了線”。

2010年4月9日星期五

談「80後」置業﹕辛苦一點 也要買新樓

4月 8日 星期四 05:10 更新

【明報專訊】「80後」置業困難成為近日社會的熱門話題,梁志天表示﹕「現時新樓的呎價動輒在1萬元以上,大學畢業生、上車客的確愈來愈難買樓。

不過,若從投資角度來說,年青輕人若真的要入市,寧可辛苦一點、寧可住細一點,亦應該花多一些金錢來購買新樓,因為新樓的升值能力肯定高一籌,但當然要有心理準備『捱』一段時間。」

「我認為,以300萬元購買一個400餘方呎全新落成、交樓標準企理的一手單位,只需動用10萬元(或更少代價)購買家具和家俬,就可以居住,裝修費亦因而減至最低,這樣絕對勝過以200餘萬元購買一個500至600餘方呎的舊樓單位,然後再花費數十萬元『大執』一個欠升值能力的舊樓單位。」

2010年4月8日星期四

農行上市 AH股  21家投行競標承銷方案

4月 8日 星期四 09:06 更新

【財經日報訊】幾大國有銀行中唯一沒有上市的農業銀行終於拉開了上市的帷幕。7日,中國農業銀行正式啟動IPO(首次公開募股)程序,共21家投行向農行競標上市承銷方案,  A股與H股並發。
  此次農行新股的規模約在 300億美元(約2000億元人民幣),A股與H股並發,A股約占100億美元,H股則占200億美元左右規模。參與提交競標方案的的投資銀行人士表示,此次報告是最初步 的選秀程序,各家銀行將有約15分鐘時間向農行提出承銷草案,而農行後續將選出第二輪選拔名單,再從中圈選出最後的確認名單。
  據悉,投資銀行們將競投上市環球協調行兼保薦人位置。農行最終可能會選擇4家投行,預計各投行提交詳盡上市方案建議後將在北京進行第一輪選拔。消息還指,去年年底在港注冊成立的農行旗下的投行——農銀國際控股很有可能成為其中之一。
  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項俊波上個月曾表示,受信貸快速增長推動,農行2009年淨利潤增長26.3%,達到 650億元人民幣,高於2008年的514億元。項俊波還稱,中國農業銀行計劃未來兩年內擴大在國內主要城市的市場占有率,並在海外、特別是南美和中東地 區拓展業務。
  據悉,幾大國有銀行中,建設銀行(新聞 - 網站 - 圖片)在2005年完成IPO,是最早公開上市的國有銀行。交通銀行(新聞 - 網站 - 圖片)、中國銀行(新聞 - 網站 - 圖片)、工商銀行則在之後陸續公開上市。農行的股改方案則在2008年10月才獲得國務院批准。
 
  四大上市銀行2009年業績
  銀行 淨利潤 增長率
  工行 1293.50 億元 16.4%
  建行 1068.36 億元 15.32%
  中行 808.19 億元 27.20%
  交行 301.18 億元 5.59%


財經日報

2010年4月7日星期三

投資學堂:領匯可視作組合定海神針

投資學堂:領匯可視作組合定海神針

建立一個長線投資組合,先要考慮自己的目的,以及風險承受能力,到底是想追求穩定的現金流,安安樂樂地生活,抑或冒險一點,希望憑藉一些中型企業成長,帶挈股東一同飛黃騰達。當然不成功便成仁,發達夢碎,股價大打折扣的例子一大堆,自己家中也貼有不幸倒閉公司的股票「牆紙」。

上述道理看似簡單,但不少人選股的過程卻未見考慮。入市買股多數是選人盡皆知的大名,以為成績有保證,風險低回報也不會太差,頂多死守收息。

大名藍籌的業務肯定有優勢,否則也不會成功,但到了某個階段,要更上一層樓往往十分困難,有時冒險行錯一步棋,縱不似中型企業有沒頂危險,也大打折扣,滙豐控股( 005)及和記黃埔( 013)都是這樣的例子,股價其實已迷失 10年。部份中資股也開始有迷失的迹象,中國政府視通脹為洪水猛獸,電力及石化股過去兩年乏善足陳,若政策方向不變,日後依然難有運行,另外電訊股亦難以樂觀。

未來幾年有力贏通脹

要有穩定的現金流,一隻領匯( 823)足夠有餘。買長線收息股,考慮的是業務穩定性及派息能否貼住通脹。領匯的營運模式不用多加介紹,改善收益效率的工作,應該還有幾年光景,這段日子的派息增長可望跑贏同期通脹。

領匯經營的是街坊生意,不會特別受惠旅客增長,如果想追求後者概念,可以買收租股或零售股代勞。街坊生意有其好處,就算經濟陷入低潮,也不會倒退得太多,長線是不會太叻,若投資目的是追求穩定的現金流,而不是博發達,領匯便勝任有餘,可以作為組合的定海神針。

過去 10年的股市已說明,迷失藍籌作為保本收息之用,表現並不及格,自己頗有信心領匯至少穩中求勝,跑贏通脹及那些大名藍籌。過去股王之中,特別要小心金融股,最惡劣的日子雖已過去,卻不代表好日子會重臨,政府針對金融業的態度,一定受平民百姓歡迎,可以預期監管日益嚴格,甚至稅項也有機會增加,還天真地以為昔日佳績可重現,是完全漠視客觀環境的轉變。

要穩中求大勝,倒不如重注一隻領匯,外加 5至 8隻中型股,希望當中跑出兩三隻。人生苦短,再迷失 10年便恨錯難返。

(譚紹興外遊,本欄由黃國英暫代)

2010年4月2日星期五

黃國英 - 「成功關鍵」

本田直之寫的《槓桿思考術》中,轉載了企管大師彼德.杜拉克(Peter F. Drucker)提倡的「成功關鍵」(Key Success Factor,簡稱KSF)概念。據作者所講:「效率差,花了時間卻沒有收獲,原因之一,在於沒掌握重點,縱然拼命地做,也不會有收獲。」成功與否,很視乎有沒有看清楚KSF的能力。

借用一本海外熱賣,但在香港寂寂無聞的書The 4-hour work week (作者:Timothy Ferriss)中的例子為解釋。作者營運的公司,共有120名客戶,九成半生意來自五個客。有幾個生意少,但麻煩多多的細客,經常無事生非,令他不勝其煩。為免做到人都癲,把心一橫,主動與眾麻煩友斷絕來往,全力搶攻五大客戶,其他的有單就接,不主動販賣。結果一個月後,盈利倍升,每周反由做足80小時,驟降至只需返15小時工。

近來與一位經營培訓業務的朋友會面,事後感到異常茫然。朋友靠主辦講座,招徠新客戶,一直行之有效,但近來業績大幅倒退。自己做過分析員,又是老闆,隔行隔山也胡亂斷症一番。細心拆解,他的業務有兩大KSF:一為每個廣告招徠的聽眾(也就是潛在客戶)增加;二是提高聽眾的報讀率(conversion rate)。問題是競爭對手數目,隨經濟復甦大增,一個月有近二十場免費講座,分薄了客源,每場出席的人數減半,學生數目隨之大減,立時盈利倒退。

情況轉壞,朋友選擇減低廣告支出。不錯是省了成本,但講座聽眾也同時水退船低。更慘的是,猜測是心煩壓力大,狀態不佳,負面情緒外露,從以往撻着方圓廿步之內的聽眾報course,如探囊取物,到現時連續幾次演出打了折扣。

朋友機關槍般吐完苦水後,眼神稍見平和之象,然後問:「有同事提議講座時,販賣熱狗套餐,每人廿皮,都好似好OK喎。」聽完火都嚟埋,大怒曰:「如此『屎橋』,可速炒此人!」一個月燈油火蠟幾十萬,每日成本五位數,要賺幾多個廿皮,才夠冚皮費?當務之急,應從兩大KSF出發,盡快回復狀態,尋回演講時的感染力,令報讀率回升。另外獻計莫亂減宣傳,原因是就算口材好過蘇秦、張儀,但台下小貓三、四,能一網打盡,又如何?如果生意環境未見好轉,寧可裁掉冗員,縮窄戰線,減低損耗,以待快地重臨。

KSF的概念,對投資也極有幫助。有學生報盡坊間投資課程,仍然輸到失暈。如此奇難雜症,有興趣了解何因,着其將過往一年的交易記錄,送來研究。原來他同時長揸股票及短炒期指,炒股票的回報尚可,但坐十隻股票,八隻載浮載沉,兩隻強股提供了近乎全部的回報。至於炒期指,輸多贏少,快速失血,看來技術尙待磨練。開出十二字藥方:「不坐廢股,強攻牛股,戒炒期指」不一季,已由虧轉盈。掌握KSF,對於實體經濟,和虛擬炒賣,同為致勝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