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接受港台普通話台的訪問時,收到一位女士的傳真提問, 手上逾七百萬元的退休金,今次股災後輸剩百多萬元,跌了六﹑ 七成之後,供股還是不供股?
自己開始很怕接受傳媒訪問,因為從上述例子可見, 道德風險實在太大。一個婆婆聽信價值投資的教義, 卻令到晚年過得不快樂,就算投資者理應責任自負, 也實在不想自己的分析,在可能被斷章取義的情況之下, 誤了一個陌生人的生活。
因此,近年寧願自己的讀者群, 將自己當成一個時刻投機取巧的對沖基金經理,這樣不易造福人群, 但有時單單是將複雜的操作分享, 令一班人覺得太難而對投資知難易退,反而變了一項功德。
從錯誤中學習,這位婆婆的大錯,是欠缺風險意識, 將身家性命財產完全放在股票這個資產類別之上, 這個亦是香港大多數投資者的傾向。理由十分簡單, 因為香港人學投資,九成九以上的導師, 都是證券行代表或證券行出身,他們本身的言論, 是存在嚴重的傾側,有非常大的利益衝突, 目的就是希望證券業發揚光大,市民多多幫襯。 所謂投資理念的傳授,不外是牛市熊市同期論, 以及個別股票平貴準則而已,風險管理則不外是止蝕, 而止蝕之後又是繼續買另一隻股票。
要為身家財產打防守,起手式一定是資產配置, 幾年前自己也是全攻型百分之一百股票, 幸好在一個講座中得到施永青的點化,開始多元化投資, 海嘯一役中,多得手上的黃金白銀,才令損失大大減輕, 否則多年的辛勞成果,恐怕至少打了一個五折。
其實資產配置之中,最後一般人所忽略的一個重要類別是現金。 以往自己手上長期只有十萬元現金以下,現在回看是相當之蠢, 保持一筆現金,除了遇上非常吸引的投資機會時, 可以有能力即時行動之外,最重要是可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, 不用在有急事時,要賤賣資產套現。 保證自己在做每一個投資決定的時候,都是以當時的條件為依歸, 而不是為了被迫套取現金。
其實「股神」畢菲特的成功, 和本身有一盤強勁現金流的生意有莫大關係。 現在自己盡量保持有百分之二十資產是現金,以備不時之需。 當然投入的資產的流動性亦十分重要, 例如紙黃金就會比紀念金幣好,房地產會比股票差等等。 如果那位女士最初曉得將五分一資金保留, 現在的身家已可以多一倍,想供股也有餘力。
希望大家一齊反省,傳媒中的財經教練團,基本上戰術是只攻不守, 如果手上組合也是太側重股票,就趁短期反彈,減持百分之二十, 淘汰組合中最弱的成員套現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
welcome you~
牛牛e-mail:cowcowdiary@gmail.com